殡葬新规:回应民生,守护尊严
(榆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谷永丰)

7月16日(近日),民政部发布《殡仪接待服务规范》等十项新制定、修订的殡葬领域行业标准,涉及殡仪接待、骨灰寄存、公墓安葬、骨灰海葬、公墓祭扫、网络祭祀等方面,回应民生关切。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当下殡葬服务行业发展却与公众需求不相匹配。长期以来,殡葬服务机构存在收费不明、服务失范现象,群众被裹挟消费却又无可奈何,知情权和选择权难以保障。这份细致条款的出台,回应了长期困扰群众的痛点,让生命的告别更有尊严,更凝结着对百姓“身后事”的深切关怀。
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权益明晰。此次标准明确,骨灰寄存等环节需公示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在殡仪接待等环节要出具明细清单与正式凭据。以往,家属在悲痛中面对繁杂费用一头雾水,如今新规让收费阳光透明,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权益,营造公平殡葬市场,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
倡导绿色殡葬,引领文明新风。环保理念渐入人心,节地生态安葬契合时代。根据民政部提供的数据表明,骨灰海葬等生态安葬正被大众接受:2024年,全国共有19.47万例骨灰实施生态安葬,较2019年增长67%。其中实施海葬5.35万例,较2019年增长26%。数据跃升的背后,是政策引导与观念革新的共振,这份认同感的加速形成,既顺应环保趋势,也符合节俭美德,“为生态减负、为心灵减压”的现代丧葬观已然蔚然成风。
规范祭祀祭扫,慰藉思念之情。针对网络祭祀蓬勃发展却伴生的过度商业化、活动低俗化问题,《网络祭祀要求》提出,平台要规范注册审核,杜绝娱乐购物功能。通过用制度保护仪式的纯粹,以规范托举服务的重量,让数字时代的缅怀既便捷又纯粹。为满足不同群体表达哀思的方式,系列标准也作出相应要求,规范了祭扫形式与服务,从这一层面来看,新规的出台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契合了现代社会的实际需要。在我国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殡葬领域行业标准的完善就显得尤为必要。
民生没有渺小之事,而标准制定正是一种最务实的举措。殡葬,连接生死,承载情感。这十项标准,是对行业乱象的有力规制,是对生态环保的坚定践行,是对民众哀思的温柔呵护,让逝有所安、丧有所尊、思有所依不再是梦,彰显社会文明进步,守护生命尽头尊严。未来,随着标准深入实施,殡葬服务将更专业、更温暖,为民生福祉添砖加瓦。
撰稿:谷永丰
编辑:雪云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