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劳模、工匠扎根一线助力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5-01 22:13:00

在烟台,劳动者的奋斗足迹深深镌刻进城市发展的年轮。4月28日,烟台市8名全国劳动模范、2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接受表彰。4月30日,烟台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办,会上对200名烟台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

从海岛之间的液化气运输船到核电装备基地,从惊涛骇浪之上的搜救直升机到三尺讲台,烟台的劳模、工匠们正以实干、创新、担当,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和建设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作出贡献。

焊接是核电站设备与结构制造的核心工艺,直接关乎机组建设质量与电站服役寿命。全国劳动模范、齐鲁大工匠,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焊接工程师刘伟,18 年坚守核电焊接生产建设岗位,高效优质完成国家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多个国之重器产品焊接制造工作;成功研发核电有色金属智能焊接机器人,应用于1.85万米核级焊缝,合格率100%,累计创造营收超6000余万元。

烟台的基层劳动者同样书写着不凡。全国劳动模范徐海英是平安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充装员。海岛受地域限制,居民用气需进行轮船运输。每三个月一次的下岛送气,往返需 3 天,而她总是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守护着海岛居民的“烟火气”。

“干这个救人性命的行业真的很自豪。”一提到飞行救助,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的马宏儒眼里就闪烁着光芒。作为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飞行管理部部长、搜救教员机长,马宏儒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7年。5150小时的惊涛骇浪飞行,495起救助任务,他从死亡线上成功救起了491名遇险者,为491个家庭带去了希望,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最勇敢的“救助神鹰”。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烟台工匠”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作用,着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25年,烟台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烟台大工匠”“烟台工匠”“烟台手造工匠”培育工作,经集中推荐培育,确定王恩清等10人为“烟台大工匠”、车旭阳等20人为“烟台工匠”、曲笛等10人为“烟台手造工匠”。

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王恩清,深耕精纺面料领域,不仅建立起防辐射基础模型,更成功开发出具备实用价值的防辐射面料。在成果转化上,他精准剖析纱线断裂特性,攻克成纱质量不稳定难题,直接带动产值增长约 2000万元。此外,他还率领团队将冷感、防极光、羊毛户外等前沿技术落地产业化,累计实现80余万米市场订货,创造8000万元产值。

王恩清的工匠故事,正是烟台众多匠心典范的缩影。烟台市总工会数据显示,烟台市累计培育全国行业大工匠8名、齐鲁大工匠9名、齐鲁工匠35名、烟台(大)工匠190名,“行业企业工匠”“校园小工匠”万余名,为烟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技能人才支撑。当工匠精神成为产业基因,当劳动创造成为价值追求,一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便有了最坚实的支撑。

(大众新闻记者 邢金钰 通讯员 李明 崔力元)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