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建设新亮点丨汽车能懂你 车间上“云端” 湖北智造跑出产业转型加速度

时间:2025-07-21 22:3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宇 实习生 邢煜晨

汽车装上“智慧脑”,越来越懂你;钢铁“碳”出新高度,越来越绿色;纺织用上“数字线”,越来越高效……上半年,湖北坚持打好汽车、化工、钢铁产业转型“三大战役”,接力实施纺织、食品、建材产业转型新“三大战役”,推动传统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数据显示,全省上半年工业投资增长11.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5%。眼下,“湖北制造”正全速换装智能引擎,在荆楚大地上演"智造加速度",为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强劲动能。

汽车不仅“听话”还“懂你”

汽车产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当前,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深度重塑期。上半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把脉,为汽车产业转型指明方向。

武汉岚图汽车电动化焊装车间,机器人在流水线上作业。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新车”发展一路高歌。4月9日,岚图汽车第20万辆整车——全新岚图梦想家正式下线,标志着岚图汽车成为首个达成20万辆下线的央国企高端新能源品牌。今年上半年,“湖北造”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56128辆,同比增长85%;岚图Free+上市首周正式订单超2万辆、猛士M817预售1小时订单近万辆。

“聪明车”驶入快车道。东风公司打造了完整的智能驾驶技术矩阵,并联合华为打造了“全新一代天元架构”,在东风岚图、奕派等自主产品上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省初步构建了覆盖车规级芯片、高精地图、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软硬件创新和服务主体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300家。

7月1日,由东风公司牵头建设的国内首个具身智能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推动汽车从“听话”到“懂你”的跨越。这意味着东风汽车在智能化战略布局中再添重磅支撑,也将助力湖北汽车产业加速驶向智能化。

“绿色钢”攀登产业峰。7月16日,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产线第一批钢材正式下线。无取向硅钢是制造精密电机、医疗器械等产品的核心材料,制造难度极高、产品附加值高,可应用于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前沿领域。工厂已实现全流程绿色化生产,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00万吨,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的年吸碳量。

化工厂织密“安全网”。位于应城的双环科技,依托5G网络,将工厂实时划分为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区。员工戴的工牌能实时回传定位,人员密度、作业强度等关键指标一旦变化,安全等级即刻刷新,可谓一张工牌就能守护整个工厂。

“镜像工厂”4小时制成一件衣

从80%到75%,湖北用4年时间将以汽车、冶金、化工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占比降低了5%。今年,湖北提出接力实施纺织、食品、建材产业转型新“三大战役”。

制衣车间有了“镜像工厂”。在天门市永佳服饰的生产车间,每个衣架都搭载物联网芯片,实时向云端传输200余项生产参数。其数字孪生系统构建的“镜像工厂”,通过AI算法,将全球市场需求精准拆解为9条智能生产线的并行指令,一件衣服72小时的生产周期被压缩至4小时。

省经信厅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省纺织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26%,其中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分别增长20.7%、29.7%。

湖北米婆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食品车间“酿”出科技味。炎炎夏日,一杯“爷爷不泡茶”的荔枝冰酿清爽解暑。而在米婆婆5G智能车间,机械臂灵活码垛、无人叉车穿梭自如,5G实时监控与AI质检护航生产,传统米酒在“智”造中焕发新生机。

建材车间把“绿”字写满生产线。华新武穴工厂生态码头,全封闭装卸区全程无扬尘,防污帘外江豚自在嬉游。这背后,是华新水泥自主研发、国际领先的水泥窑协同固体废弃物技术在重塑水泥产业底色。今年上半年,华新水泥加快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实现业绩逆势增长,预计半年净利润超10亿元,同比增长超五成。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