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童掀山:心灵破茧的文化跨界之旅

时间:2025-05-08 08:40:00

最近五年级的学生总爱在课间聊些新名词——什么“酷哥辣妹”,什么“学霸人设”;前两天打扫卫生,我在教室垃圾桶里翻出半瓶指甲油,明明刚说过不许带化妆品进学校;上周学生小雨剪了短发,第二天就被几个男生围着喊“假小子”;总在课间转魔方的学生小林,刚因为“怪咖”的外号和同学打过架;还有转学过来的学生小轩,说话带点方言,课间总一个人躲在角落呆坐,我亲眼看见有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聊天,他也凑过去搭话,结果大伙却一哄而散,他只好尴尬地留在原地……

除了林林总总的小事,还有那些看不见的偏见:班里选最受欢迎的学生,总是长得好看又会打球的那几个票数最高;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常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漠视,甚至冷言冷语。我想,与其跟他们讲大道理,不如让他们自己照照镜子,看看偏见这面哈哈镜到底有多扭曲。

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我特意把多媒体屏幕的背景换成《哪吒》系列电影的海报,并准备了两部电影里的精彩片段和需要的道具,为五(3)班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心理课《掀山而行:当哪吒遇见“偏见”》。

成见像空气般真实存在

“哪吒被扔臭鸡蛋那段,谁来说说看?”视频刚播完,后排的学生小胖就举起手:“老师,小欣考试考砸时,小浩他们也是这么朝他扔粉笔头的。”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我看见好几个学生迅速把身子往后仰,仿佛怕被点名。

分组搭建“偏见之山”时,第二组扎着马尾辫的学生小雅一把抢过“女生学不好数学”的标签,说:“我妈妈就是工程师!”她涨红的脸让我想起上周家访时,她母亲说起女儿数学竞赛获奖时骄傲的神情。渐渐地,一块块贴着偏见标签的积木逐渐堆起来,搭建成高高的小山堆。

当镜子照见心底的裂缝

接下来,角色扮演剧场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分别扮演了村民、哪吒和敖丙,通过夸张的表演和生动的对话,展现了偏见对个体造成的伤害。我看到哪吒组学生在一次次尝试融入村民却屡遭拒绝后,脸上写满了孤独与挣扎;敖丙组的学生则在隐藏龙角的同时,与哪吒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展现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一刻,学生仿佛化身为电影中的角色,亲身经历了偏见的痛苦与无奈。

角色互换环节出现了意外转折。当“村民组”的学生小凯故意用方言模仿外地生小轩时,小轩突然站起身:“我外婆说的就是这种口音!”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教室的温度似乎降了几度。我看见小凯慌忙摆手:“我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好玩。”旁边的同学嘘了几声。小凯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低头不语。

推倒偏见需要仪式感

“偏见粉碎大挑战”的战鼓声在教室回荡。当小雨攥着“穿裙子不能踢足球”的任务卡时,她扬起倔强的小脸:“凭什么男生才能守门?”“就是,就是。”小雨的同桌直起身子,转头对后排几个常踢足球的男生喊:“上次足球赛小雨扑出三个球呢,我们班的男生没有一个比得过她,你们说是不是?”几个男生面面相觑,认同地点了点头。

推倒“成见之山”的场面远比我想象的壮观。学生喊着“一二三!”一起将写着各种偏见标签的积木堆推倒在地。曾经不可一世的“成见之山”,此刻正在学生此起彼伏的笑声中化作漫天飞舞的彩色积木雨。在这场没有彩排的战役里,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英雄。当小雨把写着“守门员宣言”的纸飞机射向天花板时,我看见她眼睛里闪耀着光芒。我看见小轩默默捡起一块积木,在背面画了个笑脸。在随后的未来契约环节,学生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反偏见行动宣言,并进行宣誓,合唱了改编版的《哪吒》主题曲。他们承诺,将用行动守护每个同学的尊严,让尊重之花开遍校园。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眼中的坚定和信念,仿佛他们真的成为像哪吒一样勇往直前、掀翻“成见之山”的小英雄。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就像推倒那座偏见之山的过程,当学生终于明白所谓“怪咖”“书呆子”不过是大人世界的滤镜时,真正的魔法才刚刚开始。上周五放学时,我撞见小雨蹲在操场边给流浪猫喂食。这个上周还被男生叫“假小子”的女孩,此刻正温柔地用手帕擦拭小奶猫脏兮兮的爪子。旁边围观的小胖挠着头说:“它好像也不怕女生嘛……”这不经意的对话,恰似春芽破土时顶开的第一粒石子。

最惊喜的变化藏在细节里。一天午休,我路过空教室瞥见小林和小轩挤在角落游戏。阳光透过他们交叠的影子,在地上烙出奇妙的同心圆。昨天批改周记时,我发现小轩在本子上用一串歪歪扭扭的拼音写着:“谢谢老师,我现在有朋友了。”而教室后墙的“反偏见许愿树”上,不知被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便利贴,其中一张写着:“希望下次选班委时,大家不只看谁跑得快……”

这些散落在时光里的微光,恰似哪吒与敖丙击掌时的火星。当偏见的高墙轰然倒塌,学生终于能在阳光下看清彼此眼底的星光。原来教育最美的模样,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坦然地说出:“我们不一样,但我们都很棒。”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南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07日第8版

作者:利艳芬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