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用地保障工作台账,将810个国省重点项目、1102个增发国债项目、321个“两重”建设项目等纳入重点项目用地清单
加快推动横向联动审批,稳步推动纵向放权,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初夏,阿坝州汶川县威州镇,川(主寺)至汶(川)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施工人员分布在各个作业面,紧张有序地推进工程建设。用地获批后,川汶高速公路汶川段已经全面进场施工。
项目的高效落地,离不开充足有力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今年以来,四川自然资源部门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全力当好要素保障“服务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做好重大项目用地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国家批准四川重大项目用地16个、面积5.32万亩;省政府批准(审查)建设用地625件、面积10.88万余亩。
建立台账
重点项目配备“用地保姆”
近日,新建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南充北存车场建设项目用地报件服务项目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据悉,汉巴南铁路是四川首条由地方全额出资并主导建设的高速铁路,本次补充报征的南充北存车场用地,不仅保障了项目新增的合理用地需求,还为全省其他重大项目补充报批用地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不仅如此,进入5月,多个重点项目刷新“进度条”:市域(郊)铁路成都至德阳线(德阳段)用地获批、炉霍至康定新都桥高速公路用地预审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查……
为全力做好项目用地保障服务,四川建立用地保障工作台账,将810个国省重点项目、1102个增发国债项目、321个“两重”建设项目等纳入重点项目用地清单。“通过系统谋划全省重大项目用地空间和时序安排,统筹保障全省各类项目新增建设用地空间规模、计划指标、占补平衡指标。”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坚持“凡用地、先挖潜”,加大存量土地处置力度,做好集约节约利用。
在遂宁,当地通过开展国有企业五年未开发土地盘活行动,引导项目在存量土地中选址。今年以来,在该市本级计划供应国有建设用地中,存量建设用地占比超过95%。在资阳,当地通过下好选址规划“先手棋”,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结合最新用地数据,为项目用地“量体裁衣”。比如,成达万高铁资阳许家湾牵引站220kV外部供电工程,经方案比选,成功避让30亩耕地。
记者注意到,为全力推进全省重大交通项目及重大水利项目等用地保障工作,近期,省自然资源厅联合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开展多次专题调度会,构建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用地保障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用地保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以炉霍至康定新都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为例。该项目穿越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存在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等挑战,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靠前服务,深度参与项目选址选线工作,高效完成项目用地预审。
据介绍,目前,重点项目已逐一配备“用地保姆”,提前介入选址选线。接下来,将加快构建多部门协同推进的用地保障工作机制,共同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开展预审选址、项目立项、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提高用地审批效率。
创新探索
项目用地审批不断简化提速
近日,新建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速铁路(乐至段)2025年第一批建设项目临时使用土地林地获批,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并报批,双证齐发”。项目报件到批复仅用时7天,材料精简40%以上,审批时间缩短60%。
用地用林审批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关键。此前,道路项目用地报批需要分别审批土地和林地,报批流程繁琐、耗时较长。为此,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探索用地用林联合审批工作,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今年将全面推动用地用林用草等审批事项协同办理,提升审批效率。”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省级层面,四川不仅要加快推动横向联动审批,还将稳步推动纵向放权。今年以来,我省稳步有序下放省级用地审批权,目前已通过正负面清单的方式,首批在成都、攀枝花、绵阳、眉山等4市探索,通过降低审批层级,赋予地方更大用地自主权,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据悉,今年还将稳步有序扩大省级用地审批权下放范围。
市州层面,各地推出多项创新举措,着力提升服务质效,刷新用地审批速度。以遂宁为例,通过创新推行同步审批、同步发证审批服务机制,实现了“拿地即取证”“拿地即开工”的突破。
近日,在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会议室内,遂宁万丰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基建负责人丁旭辉,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落款处签字后,后台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双证联审”程序。很快,丁旭辉便收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在办理不动产权证当天,他还收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时拿证可帮助企业提前30天投产。”
据介绍,下一步,四川将用好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专班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用地调度,提供全生命周期用地保障服务。同时,还将通过出台指导手册、创新“一企一策”机制等方式,进一步优化用地保障服务。(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