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交通秩序焕“新” 人车出行有“礼”

时间:2025-07-04 15:24:00

自榆林市吹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角以来,市公安交警支队聚焦榆林城区交通秩序痛点,向电动车乱象、早晚高峰拥堵、停车乱局及行人违章等顽疾发起攻坚,通过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整治,让文明出行新风逐渐浸润城市脉络。



交警为摩托车驾驶员佩戴头盔。 张娟娟 摄


  早高峰时间,在榆林市区人民路和长城路十字路口,人流车流交织,却秩序井然,疏导交通的交警和文明志愿者已各就各位,行人按照信号灯等待并通过马路,斑马线前通行的车辆则主动让行……近年来,市公安交警支队聚焦“行人闯红灯、行人翻越护栏、机动车礼让行人”三大关键点,以点带面,推动城区交通文明水平整体提升。


  市民夏雨对此深有感触地说:“高新区的交通秩序比较好,堵车很少见,只有在早晚高峰时段堵一会儿。这两天在修路,我看到交警都在路边指挥交通,做得特别好。平时我开车出来,感觉榆林的交通让我特别开心,心里也不会添堵,觉得出行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


  行人违法曾是老城区交通的“顽疾”。针对行人闯红灯、翻越护栏这一老大难问题,交警没有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打出“劝导+曝光+共治”的组合拳。在人流密集路口,交警与经过专业培训的文明引导员密切配合,采用喊话提醒、手势引导等柔性方式及时劝阻。同时,市公安交警支队利用路口LED屏幕滚动曝光典型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舆论约束力。


  市公安交警支队二大队镇北台中队中队长张治刚介绍,创建文明城市重在日常抓、日常管。针对巡查中发现的路面警力管事率低、站位不科学等问题,他们果断将警力调整在路口内,有效对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进行管理,并全线设置巡查岗和整治岗,保证白天12小时见警力,夜间重点部位见警车,确保辖区道路安全、畅通、有序。


  “车让人”,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榆林公安交警支队将此作为“创文”测评的重中之重,部署专项治理行动。在人民路、明珠大道等重点路段,警力站位被科学调整至路口核心区,重点查纠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行动中,交管部门坚持处罚与教育并重,一方面对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查处,另一方面在处罚点同步开展现场普法,讲解“车让人”的法规和安全意义。


  要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光靠盯住几个点显然不够。榆林公安交警支队对老百姓反感的“马路杀手”行为,比如酒驾醉驾、飙车炸街、超载超速、违法停车等,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持续净化道路环境,给文明出行打好基础。


  改变习惯需“润物细无声”,从社区开展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到街头巷尾、大屏幕滚动播放的“亮屏行动”警示片,安全提示和文明理念无处不在,规则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这张由“人防+技防+心防”共同织就的守护网,正稳稳地托起榆林整个城市交通文明的提升。


  展望未来,市公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周学武强调,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长期过程。支队将继续深化市区“三见警”勤务落实,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智慧化管理水平和一线警务管理效能。同时,将持续聚焦城市交通“堵点”,实施精准化靶向治理,整治城区交通顽疾,优化交通网络,让文明交通成为榆林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


来源:榆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