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博物院新馆正式开馆试运行。在人潮如织的“文脉遗珍”展陈板块,和林格尔剪纸作为首批入选的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展览展出的《鼠咬天开》《吉祥蒙古包》《蒙古马》《马背春风》《碾场》《草丰畜壮》等和林格尔剪纸代表作精品,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剪纸艺术大师段建珺,百岁剪纸大师张花女,杰出传承人崔青梅、刘玉堂等人创作。这些作品既包涵和林格尔剪纸传承千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表达特质,均为能够体现和林格尔剪纸传承和发展最高水平的经典之作,代表了该非遗项目的最高水平。

剪纸展区成为观众驻足的热点。人们争相在作品前打卡、拍照、合影,欣赏大师作品的独特魅力。许多年轻人通过现场的触摸式智能显示屏学习和林格尔剪纸及其衍生文化,了解其传承和发展现状。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王同学和他的朋友在和林格尔剪纸珍品陈列的展柜前久久不愿离去,他已是第二次专程前来。在他看来,和林格尔剪纸中传承千年的特色纹样,是北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民俗见证,为他的北疆文化课题研究提供了独特视角。

据悉,内蒙古博物院新馆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展陈面积达3.9万平方米。馆内设有10个基本陈列,展出3000余件展品,包含633件珍贵文物。新馆还引入了全息投影AI讲解、数字文物互动、机器人导览、VR体验等服务,将创意联想系列课程、文物修复系列课程、非遗传习系列课程等文化传承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实践体验,让观众在参与中深化认知,多角度感受北疆文化的魅力。
丨来源:和林格尔县融媒体中心(张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