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团结村:一渠一路见证山乡巨变

时间:2025-07-13 11:04:00

在层峦叠嶂的巍巍群山间,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绝壁之上的大发渠与飞跨峡谷的仁遵高速公路遥相呼应。从曾经艰难破解千年缺水困局,到如今大步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团结村以实干为笔、奋斗为墨,实现了从求生存到谋发展的跨越,生动展现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没有水吃,老百姓也穷,包沙饭都吃不饱……”走进团结村大发渠,老支书黄大发正在为游客讲述那段修渠历史。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只要有时间,黄大发总会来到水渠边走走看看,遇到游客,他还会主动介绍起村里的变化。这样的习惯,黄大发已默默坚持了近10年。在他看来,宣传好大发渠和家乡的故事,是自己一生的使命。



上世纪60年代,他带领村民靠着锄头、钢钎、铁锤等原始工具,历时30余年,在陡峭嶙峋的绝壁上凿出一条全长9400米的“生命渠”,彻底结束了当地“望天吃水”的历史。黄大发也凭着这一壮举,荣获“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等称号,并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



如今,这条水渠不仅滋养着千亩沃野,更成为人们忆苦思甜、接续奋斗的精神地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纷至沓来。“老支书黄大发愚公移山、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游客李先容参观后感慨道。



绝壁凿天渠,渠通百业兴。黄大发向记者细数团结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他曾经的“引水、修路、通电”三大愿望,如今都变成现实。2017年,播州区以大发渠为核心,配套建设了大发渠陈列馆、大发渠政治生活馆、大发渠党员培训中心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学习、休闲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同时,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开始怀揣梦想返乡创业,村民赵金山就是其中的一位。


2017年年底,赵金山回村过年时看到家乡的变化,下定决心回村谋发展。2018年10月,他在团结村开了一家主营百货、粮油等日常用品的超市。然而,那时从村里开车到遵义市中心城区进货颇为不便,超市的微薄收入也仅够维持日常开销。



“在没通高速路前,从团结村到龙坑街道马家湾社区单面的车程要两个多小时,路况也不太好。现在走仁遵高速,只需40分钟,真的很方便。”赵金山告诉记者,这一改变是在2022年年底,仁遵高速建成通车,全长1427米的大发渠特大桥架起了团结村与外界的通途,更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时光流转,赵金山的超市商品品类也从创业之初的60余种,拓展至现在的200余种。凭借多年积累的资金,再加上贷款支持,赵金山大胆拓展商业版图,在龙坑街道成功开设了两家电器商店,一家人的生活也愈发富足起来。如今的他,尽管兼顾着两家电器门店的经营管理,但每月都会抽出10多天时间,回到团结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从开山凿渠的带头人,到声名远扬的“时代楷模”,再到不遗余力宣传家乡的“代言人”,老支书黄大发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越来越多像赵金山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追逐梦想。曾经守着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的村民们,如今依托便利交通,将农产品销往山外,把游客引进乡村,真正实现了从“谋生”到“致富”的转变。


“老支书黄大发战天斗地、一心为民的故事,给了我们返乡创业的信心。我回村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就是想让人们吃得更放心、安心、健康。”沈小飞说。和村里众多年轻人一样,沈小飞初中毕业后便踏上外出打工之路。


2010年,他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在团结村的一处山坡上租赁了大片荒山,发展生态养殖。



沈小飞告诉记者,家乡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绿色产业的“金山银山”。仁遵高速通车后,沈小飞将仡佬族传统辣子鸡制作技艺与现代工艺结合,成功开发出开袋即食的特色辣子鸡。如今,借助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物流,他的辣子鸡产品订单量持续攀升,远销重庆、北京、上海等城市。


“我们要传承老支书黄大发的奋斗精神,进一步完善市场销售的供应链,切实把小飞辣子鸡打造成团结村的金字招牌,香飘更远。”沈小飞信心满满地说。



一渠润民生,一路启新程。团结村依托“桥+渠”双IP优势,构建起立体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了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产业,特色民宿、农旅融合示范基地等项目陆续兴起。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团结村大力发展方竹笋、中药材、有机稻米、辣椒种植,以及中华蜂养殖、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更令人欣喜的是,近十年,团结村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硬化、路灯安装、老旧房整治、通信网络全覆盖等一个个民生工程落地生根,赢得群众纷纷点赞。


“这十年家乡变化很大,路通了,家乡发展也好了,现在汽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村民徐杰以前在外打工,如今也回来了。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大发渠游玩,团结村发展起“桥下经济”,徐杰开了一家小店经营柴火鸡,仅是暑假这俩月,他就可以挣到两三万元。


从水困山村到通衢畅达,从贫穷落后到欣欣向荣,团结村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如今,仁遵高速公路上大发渠特大桥鲜艳的红色桥拱与绝壁上的大发渠遥相辉映,共同勾勒出团结村的蝶变图景,村里的优质农产品源源不断出山,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2024年,团结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76元。


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朝海表示:“下一步,团结村将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依托‘一渠一路’深化农文旅融合,壮大农业产业和中药材种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全媒记者:李燕 向维忠 郑海海

编辑:何祖嘉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