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欧班列启运三年,发出超十亿元货物

时间:2025-07-23 00:0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马俊杰

通讯员 周敏 黄凌杰

7月22日,一列装载45个集装箱价值近2000万的机床、显示器、服装、纸尿裤、海带、轮胎等货品的中欧班列从江阴港驶出,奔赴万里之外的欧洲大陆,标志着福州中欧班列已开行三周年。

7月22日,中欧班列发车 倪小康/摄

“海铁联运”超10亿元货物

自2022年7月15日首趟中欧班列(福州)从江阴港站鸣笛启程以来,累计开行61趟班列、超10亿元货值、200余种货物品类,以“海铁联运”创新模式,将“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无缝衔接。

7月22日,江阴港集装箱货场 林涛/摄

丝路海运是以福建港口为起点,连接东亚与欧洲、非洲等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它与福州中欧班列相互补充,形成了海陆双向、开放协同的物流格局。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拓展了“班列+海铁联运”“班列+冷链”“班列+贸易”等新业务新模式。

南铁福州铁路物流中心莆田营业部经理余磊告诉记者:“三年来,中欧班列的货物从最初的电子产品、服装鞋帽等传统商品,逐渐拓展到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高端制造业产品,出口货物总价值累计突破10亿元。与传统海运方式相比,中欧班列多式联运发展新模式具有性价比高、运输量大、安全性强的特点,让更多国内企业能够将‘中国制造’安全便捷地送出国门。”

创新案例被列为最佳实践

“以前东南亚货物到欧洲,要经历海运、转运、铁路三次报关,耗时45天,单证成本超2000美元。”福州国际班列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扬明展示了一份“多式联运电子提单”,“现在凭这份‘数字单据’,客户可在福州完成海运、铁路、公路全程运输申报,时间压缩至20天,成本降低60%。”

这一创新源于两大制度突破,福州海关推行“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模式”,实现“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配合“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改革,整体运营时间缩短1.5天;牵头制定《中欧班列海铁联运操作规范》,与欧盟“单一窗口”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跨境互认,单票货物通关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40分钟。此外,福州市出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行动方案》,从场站智能化改造、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到跨境金融服务给予全方位支持。

据了解,今年4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全球供应链重构报告》中,福州中欧班列“海铁联运创新案例”被列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最佳实践”。报告显示:“该模式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与规则标准软联通,降低了内陆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为非洲、拉美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编辑:肖辛怡

审核:姚志梅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