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jing法则、翻译式家访……鹏达高中的德育密码超受喜爱

时间:2025-05-20 17:24:00

在深圳市鹏达高级中学,德育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藏在细节里的温暖关怀。这里没有高悬的标语与生硬的说教,只有导师的一句轻声提醒、宿舍门后的一句手写祝福,安全演练时默契配合的身影。在这里,教育是俯身倾听的姿态,是允许青春略带毛边的包容,更是师生共同书写的成长叙事。

全员导师制:以心换心的教育诗篇

鹏达高级中学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秉持“每一位学生都值得专属关怀”的理念,为每位学生配备兼具专业素养与育人情怀的导师。导师以“全周期陪伴”模式,从学习、生活到成长规划,给予全方位关怀与引导,并积极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促进家校协同育人,形成“思想共导、成长共促、难题共解”的育人格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

潘双老师独创“三jing法则”,让尊重照进成长褶皱。“jing”是“尊敬”。当学生自我否定时,她坚定制止,引导学生认识到,“原来我的‘叛逆’也能成为闪光点”;“jing”是冷静。面对学生的抵触情绪,潘双老师用冷静而充满智慧的话语,让学生的愤怒化作羞涩一笑;“jing”是净化。潘双老师坚持用“原来如此”“你说得对”等“干净”的语言鼓励学生,用接纳性话语营造温暖沟通氛围。

▲潘双老师与学生交流照片

李佳旋老师践行“陪伴五米原则”,用智慧守护学生心灵。李佳旋老师始终记得那个春日傍晚:一名学生蜷缩在彩虹桥边哭泣,她没有急于追问,只是安静地陪坐在“五米”外,与学生保持着恰当的距离,既给予空间,又传递关怀。面对学生深夜发来的长篇倾诉,她在共情回应的同时,巧妙设立沟通边界,引导学生通过记录情绪日记进行自我探索;并及时联动心理教师、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心理调适计划。三个月后,这名曾自我封闭的学生主动在“寝室夜话”中分享感悟:“李佳旋老师让我知道沉默也能被尊重。”

▲李佳旋老师照片

左笑林老师的“翻译式家访”,将家长抱怨的“你整天不务正业”转译为“如果每天抽半小时背单词会更棒”;邹文乐级长的“观察-共情-行动”模型,引导抱怨“数学太难”的学生主动制定错题计划......

这些导师案例,都生动展现了鹏高制度与温情结合的育人魅力。四年来,导师写下逾千册《成长手记》,每一页都记录着学生的青春独白,让教育在细微之处绽放希望。

▲精致教育学生成长手册

▲学生成长导师交流情况记录表

班级管理:在秩序与自由间生长

鹏达高中的班级管理以“秩序与自由共生”为理念,构建起民主协商的治理生态。在这里,班级管理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谱写的精彩华章。

▲家校沟通

在鹏高,规矩是大家共同商量出来的“约定”。走进鹏达高中的教室,墙上的班规格外醒目——从“值日生需在早读前完成打扫”到“班级活动策划由学生主导”,每一条班规都经过全班投票。班主任王雪婷说:“班规是学生自己‘吵’出来的。有人提议‘迟到者要为班级做件小事’,结果大家一致选了‘唱首歌’”。这些带着少年气的班规,让规则不再是冰冷的约束,而是师生间默契的约定。

▲精细班规制度上墙

在鹏高,班主任与学生亦师亦友。素养课上,他们能和学生一起揉面团、腌泡菜,为“凉拌木耳该不该放香菜”争得面红耳赤,转头又一起开怀大笑。王兴军老师每日早到晚归,教室外总能看到他与学生谈心的身影;王学明老师的家校对话本已堆成小山,每一页都记满了和家长、学生“唠嗑的家常”......

▲王兴军老师辅导学生

高二年级级长戴刚说:“管理不是把学生放进固有的、僵化的模子,而是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特殊轨道。”这种“尊重个性而不放任,建立规则而不僵化”的管理方式,为学生自主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既培养了学生严守契约的规则意识,又激发了主动担责的集体精神,让青春在秩序与自由的平衡中蓬勃生长。

宿舍管理:方寸之地的育人智慧

鹏达高中的宿舍管理将“八线一带”“月度双评”的标准化管理与“宿舍文明寄语”等温情关怀有机融合,营造出“家”的温暖氛围。在鹏达,学生睡眠质量满意度极高,更有家长反馈“孩子回家主动整理房间”,真正实现了“环境育人”。

▲宿舍照片

宿舍管理以“八线一带”标准化体系为核心,涵盖被褥叠放线、洗漱用品线等八项内务规范,搭配“寝室文化带”的个性化装饰。每一间宿舍的门后都挂着一本《宿语传情》手册,字里行间写满师生间的暖心留言:“谢谢杨爱菊老师帮我缝补校服”“游嘉利老师查寝时总提醒我们盖好被子”。

▲宿舍规章制度公示栏

在这里,生活老师既是管理者,更是守护者。白天,他们严格执行规范,耐心细致地示范被褥叠放,每天认真巡查水电安全;夜晚,他们化身倾听者。方爱东老师常在“寝室夜话”中开导心事重重的学生,何文超老师凌晨两点陪同生病的学生前往医院,陪护至清晨五点才返回校园。

生活老师通过严格检查内务维护宿舍秩序,又在“寝室夜话”中为学生排解压力。每月开展的“文明宿舍”与“最暖守护者”评选,让制度与温情交织。那些被褥上的直线、巡查时的足迹、深夜的陪伴,都成为了最生动的德育课堂。

▲生活老师照片

安全管理:为青春筑牢守护之盾

学校秉持“制度为基、教育为魂、行动为实”的理念,构建起立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让安全意识成为学生生命的底色。

▲进校安检

鹏达高中建立了覆盖全场景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从门禁管理到24小时校园巡逻,从每日安全隐患排查到月度安全评估,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有人管”的严谨机制。针对火灾、地震、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实战演练。在一次地震疏散演练中,学校仅用2分15秒完成全员撤离,动作规范有序,令到场的消防员赞叹不已:“许多成年人都难以做到如此高效有序!”

▲消防演练

学校将安全教育融入德育课程体系,通过多元形式深化学生的安全认知。每周的主题班会上,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学习急救技能;每月的安全知识讲座中,消防员、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传授防火、防溺水、食品安全等实用知识......在鹏达,安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担当的公民。

▲安保人员

李松校助常说:“安全是教育的底线,也是生命的红线。”鹏达的家长也对校园安全有很高的认可度,这是鹏达将制度刚性执行与人性化关怀结合的成果。在鹏达,安全不是束缚青春的锁链,而是托举梦想的坚实土地。

▲应急消防演练

教育:相互照亮的美好旅程

高二(14)班一位家长对班主任说:“从前孩子总抱怨学校管太多,现在开口却是‘我们班、我们宿舍’。”这或许就是德育最美的模样,它体现在学生主动拾起地上纸屑的细微举动中,藏在班主任与学生争辩“凉拌木耳该不该放香菜”后相视而笑的默契里,蕴含在安保人员24小时默默守护的巡逻身影中,更凝结在毕业生留言册上的肺腑之言:“这里教会我,优秀不是完美,而是与自己的不完美温柔和解。”

鹏达高中的德育答卷,是全员导师以心换心的温暖陪伴,是班主任在民主协商中赋予青春责任的智慧,是生活老师于方寸宿舍间编织的温情纽带,也是安保人员以无声坚守筑起的安全屏障。从“三jing法则”到“五米原则”,从“翻译式家访”到地震演练中的2分15秒,制度为舟,温情为桨,每一处细节都在诠释:教育不是单向的塑造,而是师生、家校乃至校园每一岗位的协同共舞。

正如泰戈尔所言:“教育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在鹏达,这“水”是导师俯身倾听的姿态,是班主任与学生共订班规时碰撞的智慧火花,是生活老师门后《宿语传情》中的暖心鼓励,是安保人员演练时严谨又坚定的背影。当全员导师、班主任、生活老师、安保人员以尊重与信任共同托举青春,教育的诗意便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悄然绽放 —— 这里没有僵硬的模板,只有生命与生命相互照亮的美好痕迹。

制度与温度交织,严格与包容共生。在鹏达高中的德育故事里,每一位教育者都是主角:导师的“全周期陪伴”、班主任的“民主约定”、生活老师的“寝室夜话”、安保人员的“无声守护”……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同一个信念——教育是守护,更是唤醒。当青春被赋予信任与责任,德育便不再是刻意的教导,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成为学生走向世界的坚实底色。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